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53篇
  免费   1256篇
  国内免费   593篇
电工技术   948篇
综合类   2003篇
化学工业   393篇
金属工艺   914篇
机械仪表   4406篇
建筑科学   5217篇
矿业工程   842篇
能源动力   397篇
轻工业   144篇
水利工程   646篇
石油天然气   493篇
武器工业   121篇
无线电   156篇
一般工业技术   902篇
冶金工业   972篇
原子能技术   36篇
自动化技术   412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202篇
  2022年   470篇
  2021年   532篇
  2020年   567篇
  2019年   369篇
  2018年   367篇
  2017年   448篇
  2016年   555篇
  2015年   609篇
  2014年   1060篇
  2013年   719篇
  2012年   1247篇
  2011年   1283篇
  2010年   933篇
  2009年   1021篇
  2008年   847篇
  2007年   1232篇
  2006年   1116篇
  2005年   983篇
  2004年   715篇
  2003年   653篇
  2002年   613篇
  2001年   495篇
  2000年   419篇
  1999年   326篇
  1998年   286篇
  1997年   212篇
  1996年   200篇
  1995年   120篇
  1994年   109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2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为了有效改善大跨度桥梁中管翼缘焊接箱型截面构件的耐久性的问题,提出采用耐候钢代替普通钢的管翼缘箱型截面梁。同时,为了研究耐候钢管翼缘焊接箱型截面构件填充混凝土后在全熔透和部分熔透条件下的单轴承载力性能,开展了焊接矩形截面在三种不同焊缝熔深下的耐候钢管混凝土截面轴压短柱试验研究。分别测试每个试件在单轴压力作用下的静态应变、动态应变,以及竖向位移和侧向位移。对比构件承载力的试验结果及理论分析结果,得出不同熔深下焊接箱型截面管翼缘组合构件的承载力性能。研究结果表明:1)耐候钢管翼缘焊接箱型截面构件的全熔透焊缝承载力高于部分熔透焊缝承载力。2)全熔透试件开裂时的竖向位移较部分熔透试件的位移值大,而不同熔深下构件的横向位移测点L4随轴压荷载的增大而有增加,L3测点横向位移规律不明显。3)不同耐候钢管翼缘焊接箱型截面构件横向整体受拉,局部在顶部角部位置受压。构件的混凝土内部和钢板表面应变情况复杂,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92.
沿海地区的疏浚工程产生了大量疏浚淤泥。为了研究疏浚淤泥的处理方法,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对温州地区的疏浚淤泥进行了分级真空预压联合间歇电渗的加固处理,并对间歇通电的时间及间歇逐级加压电渗进行了研究。试验过程中监测了真空压力、电流、排水量和土表的沉降;试验之后,对土体含水率、十字板剪切强度以及电极腐蚀质量进行了测量。试验结果表明,虽然间歇通电时间越长,土体固结效果越好,但是间歇通电时长超过24 h时,土体加固效果开始减弱;然而,电极腐蚀质量和间歇电渗的平均能耗系数却依然与间歇通电时长呈正相关。此外,分级真空预压联合间歇逐级加压电渗法相比于分级真空预压联合间歇电渗法获得了更佳的土体加固效果,并且其电极腐蚀质量和间歇电渗的平均能耗系数也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3.
为查找铜损失在尾矿中的原因并制定选矿回收工艺,对某低品位含铜尾矿粗砂进行了工艺矿物学分析和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含铜矿物主要是黄铜矿(CuFeS2),嵌布粒度微细且呈浸染状分布,未能充分单体解离而损失在尾矿中。经过选矿优化试验确定粗尾砂可采用立式搅拌磨,使微细粒级铜矿物充分单体解离;然后,采用优先浮选工艺回收铜,闭路试验可获得Cu品位18.02%、Cu回收率41.05%的铜精矿。  相似文献   
94.
 为了提高G102Cr18Mo高碳不锈轴承钢的洁净度、细化碳化物组织,采用真空感应熔炼、两次真空自耗重熔、大锻压比锻造的工艺路线,研究了真空处理及大锻压比锻造对化学成分、气体含量、夹杂物分布、二次枝晶间距及碳化物颗粒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真空感应熔炼过程(VIM)中,随着铝含量的增加,碳的脱氧能力大幅降低,即使铝质量分数为0.003%也对碳的脱氧能力有明显的阻碍作用;真空自耗重熔过程(VAR)由于高的真空度、高的重熔温度等热力学条件以及反应动力学条件的改善,氧含量显著降低,第一次自耗重熔后氧质量分数从0.001 49%降低至0.000 57%,降低了61.7%,第二次自耗重熔后氧质量分数降低至0.000 50%。真空感应熔炼、真空自耗重熔过程,夹杂物的成分变化不大,主要以Al-Si夹杂为主,其次为Al2O3夹杂,再次为MnS夹杂、Mg-Al-Ca、Mg/Ca-Al夹杂。双真空冶炼后,钢中夹杂物主要为0~5 μm的细小夹杂物,未发现大于20 μm的夹杂,含有少量10~20 μm的夹杂,钢的洁净度大幅度提高。在真空自耗锭横断面上,从边部向芯部二次枝晶的形貌变化不大,二次枝晶间距逐渐增大,但是变化趋势缓慢,二次枝晶间距为85~95 μm,这主要得益于低的自耗重熔速度。对真空自耗锭进行大变形处理,最终锻造成40 mm的圆棒,碳化物颗粒的最大尺寸不大于20 μm,平均尺寸为15 μm,且没有碳化物聚集的现象。低的自耗重熔速度和大锻压比锻造是碳化物细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95.
为探究稀土Ce对440C不锈轴承钢中夹杂物的改性作用,利用实验室MoSi2电阻炉对440C不锈轴承钢进行稀土Ce处理,采用OM、SEM等系统分析了Ce的添加对440C不锈轴承钢脱氧及夹杂物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e加入量的增加,其收得率逐渐升高。Ce的加入使钢中TO质量分数由0.002 5%降低至0.001 2%。未加入Ce的钢中夹杂物主要为Al2O3、MnS以及镁铝尖晶石;加入质量分数为0.011 5%的Ce后,夹杂物被改性为以Ce-Al-O为主的夹杂物;当Ce的添加量达到0.036 4%时,夹杂物被完全改性为Ce-O-S夹杂物。适量的Ce可以降低夹杂物尺寸及面积比例,但过量加入会使夹杂物尺寸变大。在本试验条件下,当Ce质量分数为0.011 5%时,钢中夹杂物细小弥散效果最明显。以上结论可为Ce在高碳铬不锈轴承钢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
径向磁轴承柱槽比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建立了以径向磁轴承最大载承力Fmax为目标,在临界温升τ等多约束条件下,对定子柱槽比k的优化模型,设计变量选取轴承静态气隙s0和定子柱槽比k,采用模糊优化算法,计算结果表明,在其它参数不变的条件下,轴承静态气隙s0和定子柱槽比k在一定的取值范围内,对最大承载力Fmax有规律性影响,达当减小轴承静态气隙s0和增大定子柱槽比k都能显著提高轴承最大承载能力Fmax,结合试验结果对灵敏度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结合。  相似文献   
97.
Al-Pb-Si-Sn-Cu轴瓦合金的微观结构及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机械合金化、冷压与热挤压法制备了Al-15%Pb-4%Si—1%Sn—1.5%Cu(质量分数,%)轴瓦合金。试验结果表明,块体材料的组织分布很均匀。Pb粒子细小均匀弥散分布在Al基体上,呈纳米晶粒。Al基体晶粒大小约1.2μm,在其晶界和晶粒内都有粒子析出。在Al基体上还分布着由非晶和亚微米晶粒构成的混合相。研究表明,该工艺是制备Al-Pb系列轴瓦合金的较佳方法;并为制备室温不互溶、高温存在很宽固溶间隙、有较大密度差异的合金组元且组织均匀的合金奠定了工艺基础。  相似文献   
98.
热平衡条件约束的推力磁轴承设计参数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一种推力磁轴承热平衡条件约束的设计参数优化的有效算法,约束包括外载荷、热平衡、电磁匹配和几何条件。系统设计变量为磁铁内环外径,外径内径。槽口深度和安匝数,还对系统参数作了灵敏度分析,一个高速透平主轴用推力磁轴承的应用实例表明:影响轴承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安匝数,静态气隙和槽口截面积,受热平衡和几何条件的限制,静态气隙和槽口面积的可调整范围较小,而适当增大绕组匝数和控制电流,可以显著提高承载力。  相似文献   
99.
高速切削机床中的磁轴承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顾锋  汪通悦 《机床与液压》2002,29(5):151-153,70
高效化是机械制造的永恒主题之一。本文简介了高速切削的理论依据及其优点,分析了磁悬浮轴承的原理、特点以及磁浮轴承在高速切削机床上的应用情况,从而说明了磁浮轴是高速切削机床最理想的轴承之一。  相似文献   
100.
KINETICSOFCARBONOXIDATIONINCARBONBEARINGREFRACTORIES①LuoXingyuan,QiaoZhiyu,YangTianjunDepartmentofPhysicalChemistry,Univers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